神仙餃以面粉制片皮,用豬肉配大蔥、白菜或韭菜作餡。餃餡摻兌雞蛋、香油等調拌,再用面皮包捏成餃,其形似貓耳,又稱貓耳餃。此餃皮薄餡嫩,以清水或雞湯煮熟,兼有水餃和混...
工藝:烙焙法 棗鍋盔的制作材料:面粉2000克,老酵面150克,紅棗1750克,白糖150克,玫瑰、飴糖、芝麻各50克,青紅絲25克,食堿適量。 特色:外酥香,內軟甜,味美可口。 制作方法...
石涼粉之得名,也是與它本身有著很大的關系。這種食品無色無味,但是卻很受信陽人的喜愛,老少皆宜,最主要的是,價廉物美。石涼粉的原料很簡單,至少在信陽市處處可見,叫做...
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八斤稻板鴨是由野生的麻鴨經食用八斤稻育肥30天后宰殺加工而成,八斤稻板鴨也因此而得名。 正宗雙柳八斤稻板鴨選料考究,做工精細,造型美觀,肉豐骨軟...
綠豆糍粑 以糯米、綠豆為主料,將糯米蒸熟搗成粘糊狀,分成小糯米團再捏成薄片,包上煮熟的綠豆餡,制成橢圓形的半成品,經油炸而成。新出油鍋的綠豆糍粑,色澤透黃發亮,兩...
薄荷味,口感象果凍 也很便宜,5毛和一塊 看見這個紅攤位沒. 石涼粉的最原始的擺攤形式 現在雖然有直接用冰柜的了 但還有這樣的,比較有感覺~~嘎嘎~~石涼粉...
板栗汁飲料:外觀渾濁、口感不粘稠,但是喝前要事先搖勻。雖有板栗味,但味偏酸,并帶明顯果奶味道。 由于產品形式陳舊,技術落后,所以這兩種板栗飲料都對市場難以產生足夠...
河南信陽的熱干面,我想應該有人吃過吧,信陽有七八成的人早餐就是熱干面,哪天早上不吃,感覺好像少點啥~~~~哈哈....
以淀粉為原料(綠豆和豌豆粉為好),按淀粉用清水攪拌均勻,然后分舀入一個個特制的粉鍋內(銅或鐵制,直徑約20厘米),放在沸水鍋里不停地踅羅,直至凝固,再將粉鍋移置于冷水...
將綠豆磨成糝兒,用水浸泡去殼后,兌食鹽、五香、蔥姜、辣椒等作料攪勻,手擠成直徑1厘米大小的丸,經油炸而成。丸子呈金黃色,久貯不壞,久煮不散。干食香酥,湯食鮮美,食用...
原料: 豆面條、紅薯葉、水。 做法: 1、鍋內水燒開; 2、下入豆面條煮開至面無硬心; 3、撒入紅薯葉,煮至開鍋停火。 溫馨提示: 1、豆面條扁平,極薄,開鍋后改用小火煮,且...
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 糍粑的制作過程是:以上等優質江米為原料,淘凈蒸熟后,放進石臼內反復捶搗成泥狀,趁熱有搟仗搟薄...
工藝:煎帖法 生榨米粉的制作材料:江米200克,棗泥餡200克,白糖100克,植物油250克(約耗100克)。 煎糍粑的特色:外焦里嫩,甜糯可口。 制作方法: 1.將江米蒸熟晾涼,搗成泥,...
工藝:炸汆法 制作材料:精面粉2500克,白礬25克,精鹽50-75克,食堿適量,植物油5000克(約耗1000克)。 特色:狀如長筒,酥脆焦香,別有風味。 制作方法: 1.白礬、精鹽、食堿放入...
三股油條 三股油條,始于宋代。系以面粉為主料摻合多種作料油炸而成。其狀長形三股,色澤嫩黃,食之酥脆香甜,一直為人們喜愛的早點。據傳,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每日早餐均...